为推动《铜陵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铜陵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落地见效,确保两个纲要稳步有序高质量实施,市政府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共同推动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妇儿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市教体局始终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体育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新“两纲”精神, 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成效显著。
一、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全市55所幼儿园利用闲置床位开设2—3岁托班(占比29.1%),新建(改扩建)8所公办园,新增公办学位2100个;全面开展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市190所幼儿园提供延时服务全覆盖,全市参与幼儿近1.1万人。铜官区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督导评估的市辖区。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投入专项资金1449万元,对枞阳县、义安区、郊区46个学校实施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建设面积逾5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成果,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排查,做好入学安置工作,2023年秋季学期,我市6—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2%。铜官区、义安区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省级督导评估。三是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优化高中布局调整,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从之前的26所整合为20所。积极组织开展县中托管帮扶。组织开展铜陵学院对口托管帮扶枞阳县横埠中学及4所省示范高中结对共建5所普通高中工作,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取得新突破。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获批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安工学院获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铜陵理工学校成功申报高职中专分校、高职专业学院。承担着教育部和省政府两项教育援藏政治任务的第五中学,在2023年全国爱教读书演讲比赛中蝉联一等奖。
二、坚持教育公益属性,完善弱势群体关爱机制。一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保障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就学。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8.1%。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813.67万元,受益学生3.3万余人次,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实施关爱帮扶行动。全面摸排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做到全覆盖、底子清、情况明。响应“双减”政策,为留守儿童群体打造“假期陪伴计划”。充分利用国家级研学基地、师资、场地等方面的优势,连续开展留守儿童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新知识、新技能、新经历和新友谊。三是强化家校社协同。联合市妇联、市民政局等部门,成立铜陵市家庭教育协会。印发《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学校创新开展家校共育试点,市二中成立杨家山区域家校社共育联盟,区域内学校、社区、医院、派出所等12家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取得了较好社会反响。2月25日,《中国教育报》进行了长篇报道。
三、织牢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网,呵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配齐建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目前,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共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719人,其中专职教师56人,实现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全覆盖”。成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评选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11所,举办“阳光心理进校园”活动近50场次,2.9万名学生参与心理减负减压活动。联合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专为青少年服务的心理健康电视和广播栏目——《阳光少年》正式开播。二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市领导包保联系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包保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制,定期对校园校舍、宿舍管理、消防安全、危化品管理、门禁管理、校园周边等方面安全隐患开展排查整治。2023年度,全市共组织各类督导检查357人次,整改问题479个。目前,全市共有138所学校被授予“平安校园”称号,创成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校14所、国家级禁毒示范学校1所、省级禁毒示范学校3所,216名教师取得应急救护员证。
|